冬季到来,坚持晨练无疑是提升免疫力、抵御寒冷、保持健康状态的优良习惯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然而,许多锻炼爱好者,常常秉持着“一日之计在于晨”,认为“晨练越早,空气越新鲜,锻炼效果越好。”
事实果真如此吗?
其实,
这种看似合理的观念,实则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。
文字/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
【知识多一点】
许多人认为,经过一夜的沉降,清晨的空气最为洁净,因此越早锻炼越好。这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误区。在冬季,由于“逆温”现象的存在,情况恰恰相反。
逆温,是指地面温度比高空温度更低的一种气象现象。在夜间,地面热量迅速散失,导致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较低,而高空空气温度相对较高,如同一个“盖子”覆盖在城市上空。这个“盖子”会阻碍污染物的垂直扩散,使汽车尾气、工厂排放等污染物聚集在近地面区域。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,在冬季的清晨,尤其是日出前后,近地面的PM2.5、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通常会达到一个峰值。
此外,植物在夜间无法进行光合作用,只进行呼吸作用,会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。因此,在树木茂密的区域,清晨时分的二氧化碳浓度也相对较高。过早进行晨练,尤其是在城市或靠近马路的区域,意味着我们正在大量吸入一天中浓度较高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,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负担。
将晨练时间适当推后,最好在太阳升起后例如上午9点至10点以后进行。此时,阳光普照,地表温度升高,逆温层逐渐消散,污染物得以扩散,空气质量改善,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开始释放氧气,此时锻炼更为适宜。
文字资料来源:科普中国、科普医卫康
作者:王铭俊
责编:王铭俊
一审:王铭俊
二审:段涵敏
三审:杨又华
来源:湖南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