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前,人类为适应自然而选择群居。如今,人们不用因生存而成群结队,但仍需要朋友和家人的陪伴。近日,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发表在《自然》杂志的最新研究发现,长期孤独状态会引发和导致不健康的睡眠和饮食习惯。

研究团队用同样是群居的黑腹果蝇作为研究社交隔离的样本。研究人员将果蝇分为3组:第一组在正常群体中生活;第二组为短期(1~3天)与群体隔离;第三组为长期(5~7天)与群体隔离。随后,研究团队对3组果蝇进行长时间观察发现,与群体生活或短期隔离果蝇相比,长期隔离的果蝇睡眠模式受到干扰,并且食量是前两者的两倍。为确保他们观察到的行为异常与孤独有关,研究人员观察了失眠果蝇,发现它们的进食并没有因为睡眠减少而增多。

为探究原因,实验人员开展了进一步研究:在孤独的果蝇大脑中,有214个基因表达出现了变化,这可能和异常行为有关。此外,研究人员还发现一群叫做P2神经元的细胞,假如抑制了这些神经元的活性,长期隔离的果蝇也不会出现吃得更多、睡得更少的行为。相反,如果人为激活短期隔离的果蝇中P2神经元,就会导致这些果蝇吃得更多,睡得更少。这就说明P2神经元很可能是因孤独导致异常行为的诱因。

从果蝇到人类,许多群居动物在长期孤独状态下都会出现吃得多睡得少。研究人员表示,受新冠疫情社交隔离的影响,越来越多美国人出现体重增加和睡眠不足。他们可通过电子设备和相隔千里的家人朋友闲话家常,以摆脱孤独。▲ (胡学敏)

推荐内容